最新資訊

2018年西本新干線鋼材價格指數走勢預警報告

2018年01月08日15:38   來源:西本資訊
摘要:從具體價格來看,預計2018年國內鋼價運行區間在3300-4500元/噸(以西本鋼材指數為基準),進口礦價格運行區間在55-90美元/噸(以普氏62%鐵礦石指數為基準),焦炭運行區間在1900-2600元/噸(以唐山一級冶金焦價格為基準)。2018年市場關注的焦點將在新增產能能否有效得到控制,環保督查常態化以及秋冬季限產成慣例對階段性供需的影響,以及下游房地產、基建的行業表現。

新干線編者注:本文為西本新干線特邀分析文稿,作者授權西本新干線及其合作者刊登本作品,相關媒體及網站轉載本文請務必標明本文出處為西本新干線( www.fashionistacoach.com )。本文觀點純屬特邀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年度預警色標:藍色偏綠

預警周期: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本期觀點:供需邊際趨弱 鋼價溫和承壓

關 鍵 詞:政策 供給 需求 資金

前言

國內鋼價在2016年絕處逢生、逆轉跌勢之后,2017年再次高歌猛進,全年大幅上漲,一度創下2011年初以來的價格高點,行業盈利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年,鋼鐵供給側政策持續發力,清除地條鋼、去除落后產能、采暖季限產等政策一波接一波,政策執行堅決有力,市場供應持續收縮,是推動全年鋼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國內經濟運行良好,下游行業表現穩健,尤其是房地產市場表現持續超預期,也為鋼價上漲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同時,去產能政策對不同品種供應影響差異明顯,以及鋼廠利潤不同導致鐵水不斷轉移流向,導致2017年各個品種表現持續分化,多種價差創下歷史極值,長流程企業、品類豐富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得到充分展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明確未來三年要打贏三大攻堅戰,分別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意味著政府已經不再簡單追求經濟增長,重心從穩增長更多轉向對質量的追求以及結構的調整。在去杠桿、防風險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或將穩中偏緊,投資增速將面臨下行壓力。同時,2018年鋼鐵供給側仍將繼續進行,工信部明確2018年要繼續堅定不移抓好鋼鐵去產能工作,力爭提前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的上限目標,嚴禁以任何理由新增鋼鐵產能。不過隨著“十三五”鋼鐵去產能目標接近完成,鋼鐵供給側的政策重心或將轉向去杠桿和兼并重組,對鋼鐵供應的影響較前兩年將會有所趨弱。隨著2017年四季度各地方政府相繼公布超億噸的產能置換方案出臺,給市場形成了一定的供應上升預期,尤其是電爐鋼產能會否出現大量新增,或將成為影響2018年鋼價走勢的主要變量因素。

全年大幅上漲,各品種表現嚴重分化的2017年已經結束,2018年的國內鋼材市場將會如果演變?政策重心從穩增長轉向防風險,投資增速會否出現明顯下行?鋼鐵供給側仍將繼續推進,去產能、產能置換、環保治理等各方面政策有什么新的變化?鐵礦石、煤焦等原料價格會否繼續表現弱勢,鋼鐵企業的高利潤能否得到維持?帶著諸多問題,我們一起進入2018年國內鋼材市場形勢探討。

一、2017年鋼材市場形勢回顧

1、2017年鋼材價格行情走勢回顧

2017年國內鋼價整體延續2016年走勢繼續大幅上漲,基本用兩年的上漲收復了2011-2015年連續五年的價格跌幅。截至2017年12月29日,西本鋼材指數收報4530元/噸,較2016年末上漲1140元/噸,漲幅達33.63%。2017年西本鋼材指數全年均價4030元/噸,較2016年均價上漲1458元/噸,漲幅56.69%。2017年12月29日,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格為3794元/噸,較2016年末上漲927元/噸,漲幅達32.33%。2017年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全年均價3492元/噸,較2016年均價上漲1128元/噸,漲幅47.72%。2017年西本鋼材指數最高價為12月5日的5230元/噸,創2008年8月21日以來的價格新高;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最高收盤價格為9月5日的4084元/噸,創2013年2月22日以來的新高。

圖1:2011-2017年西本鋼材指數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圖2:2011-2017年螺紋鋼期貨收盤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分階段來看,2017年1-2月國內鋼價整體延續2016年末走勢震蕩上漲,春節之后板材價格率先下跌,尤其是冷軋價格持續走低,帶動各品種價格進入3月后相續轉跌,其中冷軋價格跌幅一度超過千元。4月份螺紋鋼價格率先止跌,打擊地條鋼使得螺紋供應緊張愈演愈烈,價格一路上漲,并帶動板材品種自4月下旬也相繼止跌轉漲,這輪漲勢一直持續到5月底。6月份在期現價差不斷拉大、現貨需求轉弱的情況下出現一波回調,不過隨后板材開始接棒強勢,6月末開始鋼價再次全面上漲,至9月初本鋼高爐事件把鋼價推向階段高點。隨后9月至10月份國內鋼價上演旺季不旺,價格連續下跌。進入11月份北方采暖季限產相繼執行,市場供應再現收縮,鋼價也再次全面上漲,至12月初在鋼廠限產范圍蔓延至華東地區的情況下,市場對供應緊張過度炒作,華東現貨鋼價一度上沖至5000元/噸以上的高點。12月中旬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市場需求趨弱以及商家恐慌性出貨套現,導致鋼價出現大幅下跌,并一直持續到年底。

2、2017年國內鋼材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1)2017年國內鋼價結構分化明顯,長強板弱。

以上海市場價格為例,截止2017年12月29日,螺紋鋼價格為4320元/噸,比去年末上漲1170元/噸,漲幅達37.14%;熱軋板卷價格為4230元/噸,比去年末上漲450元/噸,漲幅為11.9%;冷軋板卷價格為4860元/噸,比去年末上漲50元/噸,漲幅1.04%;中厚板價格為4200元/噸,比去年末上漲800元/噸,漲幅23.53%。

圖3: 2017年上海市場各品種現貨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2、國內經濟運行良好,下游行業表現穩健。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8%,增速比二季度降低0.1個百分點,經濟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圖4:2015-2017年GDP季度同比增速(單位:%)

2017年12月份我國制造業PMI指數為51.6%,比11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連續15個月維持在51%以上的景氣區間。12月份鋼鐵行業為PMI指數為50.2%,比11月回落2.9個百分點,連續8個月處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

圖5:2016-2017年制造業及鋼鐵業PMI指數走勢(單位:%)

房地產分類調控加碼、金融去杠桿監管趨嚴、環保生態安全執法力度加大等,在有效降低風險化解危機的同時,對經濟運行的影響遠遠低于大家的預期,反映出國內經濟很強的韌性。比如房地產投資保持8%左右的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幅16%左右,汽車、家電、機械、造船需求增長明顯,這些對鋼材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拉動作用。

表1:2017年鋼鐵主要下游行業表現情況

3、去產能、地條鋼清理、環保治理對供應端形成明顯影響。

2017年我國累計化解煉鋼過剩產能超過5000萬噸,其中河北、江蘇和山東位居前列。加上2016年化解過剩產能,2016-2017年我國鋼鐵行業累計化解煉鐵過剩產能超過8000萬噸,煉鋼過剩產能超過1.3億噸。2017年國內28個省市區共取締中頻爐超過3402臺,產能超過1.48億噸。

表2:2016-2017年全國鋼鐵化解過剩產能情況(單位:萬噸)

2017年鋼材產量增速低于粗鋼、長材產量增速低于板材、非重點企業產量增速低于重點企業。1-11月份我國粗鋼產量76480.2萬噸,同比增長5.7%;鋼材產量97298.2萬噸,同比增長1.1%。1-11月份鋼筋產量同比增長2.6%,線材產量同比下降2%,中厚寬鋼帶產量同比增長6.9%。

表3: 2017年1-11月全國主要冶金產品產量情況

2017年1-11月份重點鋼鐵企業粗鋼產量60367.3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4322.53萬噸、增長7.71% ,粗鋼累計日產水平為180.74萬噸;非重點鋼鐵企業粗鋼產量16112.92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71.29萬噸,減幅1.05%,粗鋼累計日產水平為48.28萬噸。

圖6:2015-2017年重點企業與非重點企業粗鋼旬度產量(單位:萬噸)

4、原材料價格表現較弱,鋼鐵行業效益大幅改善。

2017年鋼價大幅上漲,但原料價格表現相對弱勢。截止2017年12月29日,青島港61.5%PB粉價格為523元,比去年末下跌14.96%;天津港準一級冶金焦價格為2440元/噸,比去年末上漲14.55%。

圖7:2017年主要原材料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據中鋼協統計,1-10月份,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0311億元,同比增長36.3%;實現利稅2324億元,同比增長181.9%;實現利潤1341億元,同比增長411.09%;虧損面11.8%,同比下降16.2%;虧損企業虧損額44.9億元,同比下降78.3%。預計會員鋼鐵企業全年利潤總額將超過1500億元,全行業實現了勝利收官。

圖8:2002-2017年重點大中型企業利潤情況(單位:百萬元,%)

5、國內消費好轉,鋼材出口大幅下降。

2017年1-11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6983萬噸,同比減少3090萬噸,下降30.5%;累計進口鋼材1210萬噸,同比增加8萬噸,增長0.6%。1-11月累計凈出口鋼材5773萬噸,折合粗鋼凈出口約6014萬噸,相對2016年同期的粗鋼凈出口約9241萬噸,同比粗鋼凈出口減少3227萬噸,下降34.92%。預計2017年全年我國粗鋼凈出口將同比減少3600萬噸。

圖9:2016-2017年我國鋼材出口情況(單位:萬噸)

二、2018年鋼材市場形勢展望

1、經濟增速平穩下滑,投資增速或將承壓。

2018年作為十九大之開局,黨中央將經濟工作的重點轉向圍繞“高質量發展”,打好“防范化解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在“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保持房地產調控政策連續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重點防控金融風險”等要求下,2018年財政政策或不會加碼刺激,貨幣政策將突出“強監管+穩貨幣”的組合。在這一宏觀調控基調下,預計2018年我國GDP增速或將放緩至6.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至6%左右,主要體現為房地產投資增速平穩回落,基建投資明顯放緩,制造業投資或將呈現溫和回升的勢頭。

圖10:2012-2017年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單位:%)

2017年1-11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達到7.5%,比1-10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加快1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了良好的韌性。一是房地產市場庫存的持續去化對投資構成支撐,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960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7%,為歷史低點;二是今年土地購置面積持續增長,1-11月份增速達到16.3%,為多年來的新高,土地供應的加速對房地產投資形成較強支撐;三是租賃房快速發展,對投資有一定帶動。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下行幅度不大,全年有望達到7.3%左右,2018年增速將回落至5%左右。截至12月底,年內有110個城市與部門(縣級以上)發布有關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達250次以上。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更是多次發布收緊政策,僅北京一個城市,發布的各類型房地產調控政策就已超過30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地產長效機制將進一步落實,房地產稅或提速。預計2018年我國房地產銷售很可能將會步入負增長區間,從而對開發商現金流和投資信心造成負面影響,預計2018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將回落至5%左右。

圖11:2013-2017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情況(單位:%)

圖12:2016-2017年商品房銷售、土地購置面積和房屋新開工面積情況(單位:%)

2017年下半年以來基建投資增速連續回落,1-11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15.83%,較1-10月回落0.02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1.38個百分點,連續五個月出現回落。一方面財政支出增長持續回落,11月份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僅大幅下降9.1%,為今年以來的低點;另一方面以信托貸款與委托貸款為代表的表外非標融資作為基建投資的另一大融資來源,在監管政策加碼情況下,二季度以來增速持續回落。

政府對基建態勢開始發生轉變:財政部對近18萬億元PPP入庫項目大清理啟動、發改委收緊地鐵項目審核,包頭地鐵項目被叫停,發改委強調合理控制鐵路建設規模,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2018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僅安排7320億元,大幅低于前兩年8000億元的水平,鐵路投資增速面臨下行壓力。2017年11月起,銀行對PPP項目態度已經逐漸轉為謹慎。某銀行目前已全面暫停PPP融資業務進行風險排查,暫停期或延續至今年3月。在十九大弱化增長目標、強調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背景下,預計2018年財政對基建的支持力度將有所弱化,進而帶來基建投資增速的明顯回落,預計2018年將回落至13%左右。

圖13:2012-2017年我國基建投資情況(單位:%)

2016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從2015年-2.3%的谷底回升至8.5%,而到2017年11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進一步攀升至23.3%,已經達到2012年以來最好的水平。企業盈利改善是其投資擴產的先行條件,就此而言,制造業復蘇至少已邁出了積極的一步。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國已經在包括高鐵、核電、大飛機、船舶制造等行業步入世界前列。此外,全球經濟繼續復蘇,出口持續改善可能為未來制造業投資改善積蓄動力。預計2018年制造業投資增速將達到8%左右,機械、家電、汽車、造船等傳統下游行業繼續平穩增長。

圖14:2012-2017年我國制造業投資情況(單位:%)

圖15:2012-2017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情況(單位:%)

2、鋼鐵供給側改革仍將繼續進行,重點或將轉向兼業重組和去桿杠。

十九大報告明確在未來的經濟工作中深化供給側改革仍將是中國經濟工作的第一要務。指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調“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按照供給側改革的總體思路,未來幾年鋼鐵行業的改革重點為:

(1)全面完成去產能任務,防止淘汰產能死灰復燃。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發文稱,2018年,要繼續堅定不移抓好鋼鐵去產能工作,力爭提前完成“十三五”的上限目標。要確保落后產能應去盡去。建立打擊“地條鋼”長效機制,堅決防止死灰復燃。督促地方以處置“僵尸企業”為抓手,堅定不移去除低效產能。抓好產能置換審核關,嚴禁以任何理由新增鋼鐵產能。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確保完成去產能目標任務。按照3 到5 年時間去掉1-1.5 億噸的產能計算,截至17 年,預計完成超過1.15 億噸去產能任務。去產能已進入收尾階段,2018 年去產能任務約2000-3000 萬噸。

(2)加快兼并重組進程。2016 年底出臺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 年)》再次明確,到2020 年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達到60%。2016 年前十大鋼鐵企業累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產量比例為35.9%,龍頭企業寶武集團占全國粗鋼產量比例僅為7.9%,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勢在必行。

(3)降低資產負債率。中鋼協2016年提出,希望經過三至五年年的努力,將鋼鐵行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降到60%以下。2015 年,大中型鋼企2015 年平均資產負債率為70.06%,債務總規模達3.27 萬億元。2016 年,中大中型鋼企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9.6%,債務總規模達3.17 萬億。截至2017 年10 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68.75%,同比下降0.71個百分點,顯著高于工業行業55.7%的平均水平。

圖16:2010-2017年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單位:%)

3、環保治理仍將繼續推進,采暖季限產常態化。

十九大報告明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提出到2020年,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國338個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必須達到80%以上,未達標城市PM2.5的濃度要平均下降18%,以2015年為基數;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污染防治是未來三年要打羸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明顯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后期環保限產可能會成為常態。

環保部部長李干杰表示,環保部將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問題準備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會出臺相關舉措,開展相關的專項行動?!?+6”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從今年9月份開始將持續到明年3月份,并且向大家報告,我們的攻堅行動,可不是打一次就完,以后幾年還會長期地把它堅持下去。2018年3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大氣環境整治效果將“大排隊”。排在倒數三位的,改善幅度沒有達到60%的追責副市長,沒有達到30%的追責市長,不降反升的要追責市委書記。

根據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安排,中央環保督察制度將常態化。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透露,中央已經明確,每兩年左右對全國各省(區、市)要督察一遍。這意味著2018-2019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

表4:“2+26”城市高爐煉鐵產能統計(單位:萬噸)

采暖季限產涉及5省市,28城市,98家鋼鐵企業,300多座高爐,產能3.1億噸,約占全國產能30%。各區域限產力度不同,實行一企一策,預計影響粗鋼產量約3000萬噸。預計未來這一政策未來將會常態化,對粗鋼產量將持續形成影響。

4、鋼鐵行業產能置換進度明顯加快,新增產能面臨反彈壓力。

2017年鋼鐵行業產能置換進度明顯加快,置換的鋼鐵產能數量超出預期。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2月28日,國內19個省份公布有78個產能置換項目,共涉及到置換前煉鐵產能12002萬噸,煉鋼產能14981萬噸,置換后煉鐵產能10681萬噸,煉鋼產能13777萬噸。其中產能置換最多的省份分別是河北、云南、四川和福建,其中河北省部分退出的產能跨省置換到福建、內蒙古、甘肅和重慶等地。

東北大學冶金學院教授閆立懿近期提出,這輪中國電爐煉鋼的發展是以這種方式“電爐潮”、“中改電”,且來勢兇猛。通過參與“電爐潮”、“中改電”的工作,截止到2017年11月,有意“中改電”的企業約96家,擬上電爐約145座,其中在建48座,已投產50座。按每座產能50萬噸測算,2017年已投產2500萬噸,2018年還將投產2400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西南、華中、華東地區,新增投產的電爐產能主要通過產能置換而來。 明年電爐鋼產量整體將會出現大幅增長。

12月8日于北京召開的2017年鋼鐵企業經濟運行座談會,指出行業運行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近期出現了電爐產能一擁而上的跡象。如果這些產能明年投產,將影響鋼鐵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利于維護剛剛穩定的鋼材市場。建議國家對不合法、不合規的“中改電”產能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堵住各種形式的新增產能的“漏洞”,促使“地條鋼”等非法落后產能徹底退出市場。二是板材市場也存在落后產能,導致市場無序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等情況發生。對板材產能進行結構性調整,倡導企業自律,將有利于維護供需均衡的市場定價體系。

12月中旬工信部原材料司鋼鐵處處長徐文立透露,目前鋼鐵產能置換工作中存在置換范圍不清晰、缺乏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比例要求等問題,為此工信部已制定新的產能置換文件,有望從明年開始實施。不過由于今年以來鋼鐵企業效益大幅提升,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將停建的項目恢復建設的情況,新增產能的苗頭顯現。徐文立直言,防止新增產能成為取締“地條鋼”以后鋼鐵行業面臨的又一項挑戰。

表5: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國內電弧爐投產情況調查(單位:萬噸)

5、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及出口關稅取消,2018年鋼材出口或將低位小幅回升。

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繼續加快??v觀幾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進入穩態區間,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多次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2018年增速當在6.5%以上無虞;美國經濟呈持續向好態勢,失業率更降至近17年來最低點,減稅方案將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日本經濟也可以和“失落的20年”說再見了,2017財年上市企業利潤增長約1成,創歷史新高;一向低沉的歐元區經濟也開始講述“春天的故事”。此外,油價持續走高,對俄羅斯、沙特等主要產油國來說,將是重大利好。根據IMF最新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有望實現3.71%的增長,增速不僅高于2008-2017年危機期間年均的3.33%,還高于1980-2017年歷史平均增速的3.48%。

根據世界鋼鐵業協會對全球2018年鋼鐵需求增幅預計放緩,其中我國鋼鐵需求增長勢頭趨緩是主因,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深化及出臺更為嚴厲的環保措施將遏制對鋼鐵的需求,但外部需求依然不差。整體來看,發展中國家(不包括中國)的鋼鐵呈增長趨勢。投資信心增強將拉動建筑業和機械業的用鋼需求,汽車行業的用鋼需求將適度增長;此外,基礎設施投資持續拉動鋼鐵需求,并且將從發達國家基礎設施翻新建設中獲取額外的支撐。在發達經濟體中,建筑業自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后緩慢復蘇,收入增加及投資信心增強帶動了住宅和商業領域用鋼需求的增長。國際鋼協預計2017年全球鋼鐵需求將達到16.221億噸,2018年全球鋼鐵需求將達到16.481 億噸。2017年全球除中國外的鋼鐵需求將增長2.6%,達到8.564億噸,2018年增長3.0%,達到8.8824億噸。預計2017年中國鋼鐵需求增長3%,全球鋼鐵需求增長2.8%。

2017年12月15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取消棒材、螺紋鋼和線材的出口暫定關稅,降低200系熱軋不銹鋼卷、鋼錠、鋼坯及部分鐵合金等產品出口暫定關稅。取消螺紋鋼和線材的出口暫定關稅有利于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國產優質的、具有競爭優勢的建筑鋼材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去。預計2018年我國鋼材出口量將有望小幅回升,但整體仍將維持低位,預計2018年我國鋼材出口量將達到8000萬噸左右,同比增幅在5%左右。

6、鐵礦石新增產能減少,焦炭供應偏緊,鋼企利潤或將高位收窄。

2017年1-11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99073萬噸,同比增加5565萬噸,增長6%,全年進口預計在10.9億噸。2017年四大礦增產速度放緩,預計全年主要礦山將增產鐵礦石8000萬噸,大部分進口至中國。根據海外四大礦山最新公布的2018財務年度鐵礦石生產指引,除FMG外的其他三大海外鐵礦石供應商均有不同程度的擴產計劃,2018財年四大海外礦山鐵礦石供給增量在3500萬噸至5500萬噸之間。其中,淡水河谷的S11D項目2018財年的增產幅度較大,預計將擴產2800萬噸至3300萬噸,總產量會達到5000萬噸至5500萬噸,是推動全球鐵礦石供給增加的最重要力量。并且,S11D項目在2020年前都會持續提產,直至達到9000萬噸的滿產產能。2018年,力拓的銀草山(Silvergrass)項目將全面達產,其鐵礦石產量會在2017年的基礎上,再增加1000萬噸/年的供應量。銀草山項目從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投產,2017年第四季度年產能達到1000萬噸,2018年全面達產后年產能將超過2000萬噸。

表6:2018年海外四大礦山增產情況(單位:億噸)

根據FMG公布的全球鐵礦石生產成本曲線,淡水河谷銷往中國的鐵礦石的CFR價格大約為41美元/干噸,是四大鐵礦石供應商中最高的。加上港口費用和運往鋼企的運輸費用后,到廠價格大約在50至60美元/干噸,這個價格應該構成了鐵礦石價格的底部區間。盡管全球鐵礦石供給總體過剩,但目前中國鐵礦石需求的對外依存度已經接近90%,這意味著海外鐵礦石供應商有很強的聯合壟斷溢價能力。所以,2018年鐵礦石價格應該在底部區間之上,跟隨國內鋼材價格,或者國內鋼企的生產利潤而波動,預計2018年鐵礦石主要運行區間在55-90美元/噸,均價略高于2017年水平。

圖17: 全球主要礦山銷往中國的鐵礦石CFR價格(單位:美元/噸)

2017年焦炭市場大起落,上半底部震蕩,下半年快漲急跌。因焦化廠限產不嚴格,鋼廠提前限產,焦炭價格在2017年10月至11月連降9輪,累計降幅達到700-750元,部分焦企轉入虧損。11下旬至12月下旬山西、山東、河北地區焦炭價格連漲七輪,累計漲幅達700-800元。影響2018年焦炭市場的主要因素仍是環保,預計2018年我國焦炭產量在4.35億噸,同比基本持平;出口將繼續下降至500萬噸,同比下降35%左右,整體資源供應穩中偏緊。預計2018年焦炭價格重心將有所上移,唐山一級冶金焦主流運行區間或將在1900-2600元/噸之間。

圖18: 2015-2017年唐山一級冶金焦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三、2018年鋼材價格走勢展望 

展望2018年,從供應端來看,鋼鐵供給側改革仍將繼續推進,但重心將轉向去杠桿和兼并重組,對供應的影響整體趨弱。鋼鐵產能置換項目超預期,中轉電、批小建大、地條鋼死灰復燃等有再次抬頭的跡象,新增產能存在反彈的苗頭,政策層面能否保持高度打壓,對2018年鋼價走勢將至關重要。從需求端來看,2018年經濟整體不悲觀,但去杠桿、防風險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將穩中偏緊,財政對基建的支持力度也將有所弱化,房地產、基建投資增速均面臨下行壓力,相對來看制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回升,板材需求將強于長材。整體看2018年國內鋼材市場供需或將由緊平衡逐步向寬松過度,鋼材價格將溫和承壓,價格底部由基本面決定,價格頂部由宏觀面決定,長材價格弱于板材的概率較大。

從鋼鐵行業利潤來看,2018年鋼鐵供給側改革仍將會持續推進,環保治理也將持續發力加碼,2018年鋼鐵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升,鋼廠對市場控制力進一步強化,鋼廠高利潤有望得到延續。但整體看2018年海外礦山新增產能減少,海運費的大漲以及中小礦山的退出將抬高鐵礦石的成本底部區間,焦炭市場整體供應偏緊,原料均價或將高于2017年。2017年成本強、原料弱的局面在2018年或將難以延續,鋼企利潤高位或將出現收窄。

從具體價格來看,預計2018年國內鋼價運行區間在3300-4500元/噸(以西本鋼材指數為基準),進口礦價格運行區間在55-90美元/噸(以普氏62%鐵礦石指數為基準),焦炭運行區間在1900-2600元/噸(以唐山一級冶金焦價格為基準)。2018年市場關注的焦點將在新增產能能否有效得到控制,環保督查常態化以及秋冬季限產成慣例對階段性供需的影響,以及下游房地產、基建的行業表現。[文]西本新干線特邀撰稿人 2018/1/8

免責聲明:西本資訊網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法律提示:本內容系www.fashionistacoach.com編輯、整理,轉載需經授權,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并獲得書面認可,并注明來源。如果私自轉載,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

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

漲跌看板

您認為下周(8月22日-8月26日)滬優質螺紋價格走勢: